从2021驶向2022,新能源汽车奔赴大航海时代 - EV视界
app下载

前往苹果app stroe
搜索“EV视界”下载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  正文

从2021驶向2022,新能源汽车奔赴大航海时代

【EV视界报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过去看未来,2021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在缺芯、原材料涨价、补贴退坡等多重挑战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实现了高速发展,在销量、新车渗透率等方面超出市场预期,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几乎已成行业共识。

大众、通用、丰田等跨国公司,蔚来、小鹏、理想等头部造车新势力;华为、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比亚迪、吉利、广汽、上汽、长城等自主品牌,都已准备好在智能电动赛道的下半场,同台竞技,一路狂奔。 

站在2022年的起点,EV视界以电动汽车行业过去一年里的十个热议话题来温故知新,鉴往知来。

1、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化拐点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速明显。1-11月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0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由2020年的5.3%大幅提升至12.7%,其中11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更达到19.5%。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连续七年稳居世界首位。

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和性价比持续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整个行业处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历史拐点。

以五菱宏光MINIEV为代表的小型电动车,以特斯拉、蔚来等为代表的中高端车型,以比亚迪DM-i为代表的插电混动车型,成为市场销售主力。随着技术进步,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逐年提升,400km以上续航几乎成为新发车型标配,部分高端电动车达到700km以上。

从2011年的不足1万辆,到2018年首次突破100万辆,再到2021年突破300万辆,每一次突破都标识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其背后是产业体系的全方位进步和发展环境的持续完善。

中汽协预判,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47%。《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中提出的“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达到20%”的中期目标有望提前三年实现。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实施期限至2022年底,这意味着如果不发生变化,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新老玩家势必会想方设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期待和需求,市场竞争也将进入白热化。

2、自主品牌集体向上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2021年呈连续增长态势,前11个月平均份额达到44.1%,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8年汽车产销出现下滑以来,自主品牌第一次有望实现全年总销量及市占率双反弹。

在行业面临较大压力情况下,自主品牌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特别是当新能源汽车对市场的贡献率越来越高,自主品牌几乎占据了80%的销量。例如,比亚迪以三电和整车领域的核心优势,受到市场青睐,截至12月市值排名全球车企第三。上汽、广汽、吉利、长城、东风等传统车企也把握住产业变革机遇,销量不断创新高。而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11月销量已跨越“万辆”。 

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探索从未停止,从合资品牌以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品牌走出性价比路线,在近30年高速发展中,自主品牌一次次向高端化发起冲击,时至今日,品牌向上时机已经成熟,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外资品牌的盲目崇拜正在减弱,只要质量符合要求,就会选择本土企业产品,消费观越来越理性 ,这给自主品牌的“二次创业”带来了希望。

从独立的品牌,清晰的规划,到更懂国人的产品,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以实力出发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国际化的。吉利的极氪、北汽的极狐、东风的岚图成功小试牛刀,收获了漂亮的市场战绩,上汽的智己开启预售后的抢订潮持续火爆,长安的阿维塔和长城的沙龙刚刚亮相便成为热议焦点,而比亚迪的高端品牌明年上半年也即将浮出水面。中国汽车品牌正在用电动汽车独特的优势实现智能、科技、可进化,以高科技的思路完成对传统豪华的逆袭。

当然,向上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在这场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依然还会有不确定的变数,但自主品牌的崛起趋势已无法阻挡。

3、中国“电动军团” 出海

2021年以来,随着海外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日益提升的质量、技术和服务,在海外市场的出口量持续增长,“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179.3万辆,同比增长1.1倍。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出口量均大幅增长,创下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已出口到南美、东南亚、西亚、欧洲市场,而且出口到比利时、英国、德国等市场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都会保持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空前繁荣,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展露出走向世界的自信,比亚迪、蔚来、名爵、东风等车企先行一步成功走出去,而特斯拉、宝马的在华工厂也使中国成为了全球重要电动汽车出口基地。

借助脱碳化东风,以欧洲为代表的主要地区市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展示舞台,可以预见,当中国电动汽车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出口形成规模,将对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行驶的时代也将指日可待。

4、芯片荒与电池荒 

芯片短缺问题2021年并未如业界预测那般得到缓解,受疫情持续和自然灾害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笼罩在零部件危机之中。

芯片短缺造车众多汽车厂商的减产或停产,产能供应不足,经销商交车周期延长,甚至出现经销商库存不足,无车可卖的情况。通用汽车、福特、特斯拉等被迫调整生产,并重新思考整个供应链。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高达1012.2万辆。

一辆普通汽车至少会用到40多种芯片,而高端车型则需要150多种芯片,芯片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短缺状况目前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等待时间延长、买家纷纷囤货,明年短缺状况结束的希望似乎更加渺茫。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显示,11月芯片交付周期再度延长到22.3周,许多产品的供应压力将会延伸到2022年。

在汽车产业加速转向电动化的进程中,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了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围绕动力电池的争夺大战也一触即发。各大车企从长计议,竞相投资电池上下游领域,在“缺芯”危机仍在持续发酵的情况下,确保电池供应“不荒”,继而降低成本,避免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落后。在肉眼可见的将来,动力电池正在上升为战略级物资,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

5、科技新贵跨界入局 

2021年,科技企业在汽车圈的存在感剧烈飙升,苹果首当其冲被传Apple Car最快今年9月问世;小米宣布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造车;百度自主运营的集度汽车成立;华为深度参与的AITO高端汽车品牌问世;苹果Apple car传闻不断;微软也把触角伸向了自动驾驶公司Cruise……

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的前沿技术、各国的监管和激励政策,为产业创造了完美趋势风暴和入局的最佳时机。未来不应该只属于特斯拉。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更是一种投资的思维,下场“造车”,全球科技巨头不甘示弱。

汽车产业已成为高科技载体,新技术、新模式投入到每年超几万亿美元规模的汽车消费市场,是一个让所有科技玩家垂涎的巨大蛋糕,无论是华为的鸿蒙系统智能座舱、云计算,还是百度的AI、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科技巨头“上车”正是凭借着智能技术赋予的先发优势,抓住移动出行变革的机遇,在智能汽车赛道启动全新成长引擎。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也是融合创新的时代,在第二轮新造车浪潮中,这些科技公司有的选择了与传统车企合作,原来处在汽车产业金字塔顶点的主机厂的优势地位可能动摇,但也能因与科技伙伴的合作而收获果实。  

科技公司入场后带来的变化究竟是什么?给未来画出了一个问号。

6、头部新势力单月销量过万 

谁兵强马壮,谁就能在乱世站稳脚跟,2021年12月的第一天,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单月销量无一例外地闯入了“万辆俱乐部”,而在2022年的第一天,交付量“破万”的神话继续上演。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头部格局不断改写,月交付万辆的分水岭俨然成为了衡量品牌竞争力的新标准之一,这也是2021年造车江湖最大的亮点,迈过月销万辆的门槛,既是是实力的证明,也意味着产品和市场的认可。

在30万以上车型的价格区间,国内2021年纯电动车渗透率达3.99%,同比增长2.0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8.47%,同比增长3.97%,这一区间销量担当是蔚来,全年交付新车91429辆。在20万-30万的车型价格区间,国内2021年纯电动车渗透率达14.49%,同比增长7.2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9.13%,同比增长8.75%,这一区间销量担当是特斯拉和小鹏,全年交付新车98155辆。理想旗下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但凭增程式技术,以全年90491辆的交付量成为新势力中单车交付量最高的品牌。

究其后背原因,蔚来、理想、小鹏的产品定位清晰,都有各自的特色,蔚来注重持续打造体系竞争力,小鹏注重智能化布局,理想汽车专注于增程电动车。

取得了巨大突破的造车三强,2022年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最大的变数当属供应链安全,从而保证产能和交付,另外,极氪、岚图等传统“新势力”开始上量,合资品牌大众的ID.家族的交付量也连续破万,强手林立不容小觑。 

群雄并起,厉兵秣马,2022年的新造车江湖或许会看到一轮更迭。

7、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初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断言,经过35年的从0到1的科研探索期之后, 全球智能驾驶产业在2021年开始进入“从1到10”的市场创新期和产品孵化期,而这个过程将持续10年时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车企及技术企业实现规模化量产,2021年大量自动驾驶商业化产品开始落地。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辆为代表的Robotaxi陆续在多个城市开展测试与试运营,京东等即时配送无人车规模化落地企业园区和局地商圈,百度生态公司DeepWay发布了智能重卡星途1代,落地干线物流货运,乘用车L2级自动辅助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2022年必将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更为关键的一年。

自动驾驶技术的前景一直很诱人,它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出行体验,让人远离高风险驾驶工作环境,还是建设未来智慧城市的关键,人们对汽车的依赖以及与汽车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最终带来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然而,2021年关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误解导致的事故,引发了热议和审慎思考。自动驾驶技术要成为主流,还有很长时间和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未来五年里,大多数自动驾驶技术仍将无法进入实用阶段,就算是未来10年可能会有各种发展和创新,一些专家仍然认为,L5级自动驾驶遥遥无期,如何让汽车在复杂且不可预测的人类环境中安全有效地运行,仍是需要重点破解的重要课题。     

8、乘用车股比彻底放开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在深化制造业开放中, 从2022年1月1日起,在汽车制造领域,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同一家外商也不再受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此前,我国已先后放开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和商用车股比,2021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发布,这意味着我国汽车行业将实现完全对外开放。2022年及以后,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汽车,外资不仅可将股比提升至50%以上,还可实现独资,甚至可以成立两个以上的合资企业。

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调整期,经过多年的合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规模的提升,外资股比放开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本土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参与全球化的充分竞争,相信今后看到中国品牌挑战外资品牌的机会可能会增加。

9、传统巨头加速转型 

以前传统车企巨头对新能源汽车几乎从来没有如2021年这般ALL in,因为这些“燃油豪强”终于开始看清形势,在全球减碳风潮下纷纷起身加速转型。

为了打赢特斯拉,大众汽车集团的纯电品牌ID.家族不仅在欧洲连续霸榜,在中国更一口气推出了五款ID.系列车型,9月首次实现月销破万,并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品牌销冠位置。

在由“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的转型中,奔驰以全新EQA和EQB两款纯电SUV的上市拉开了电动化大幕,年底还推出了基于纯电车型架构(EVA)平台打造的EQS,售价超百万元,堪称电动车界的天花板,显然,奔驰已经为在2030年前实现纯电动转型做好了准备。

通用汽车将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到2025年底前在全球将推出30款纯电车型,其中超过20款将在中国上市,2021年正式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奥特能Ultium电动车平台,中国市场的首款产品凯迪拉克LYRIQ智能纯电豪华SUV在11月开启预售,计划于明年正式上市。 

一向偏保守的日系品牌也开始布局电动汽车。丰田社长丰田章男12月一口气带来了丰田及雷克萨斯品牌共16款电动车阵容,定下了到2030年将投入开发30款纯电动车型的战略目标,并投入约700亿美元开发全产品线电动车,誓言2030年丰田和雷克萨斯双品牌年销350万辆。 

当全球车企巨头都开始着眼布局未来的电动化版图时,凭借深厚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这样的大军压境、集体反攻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10、数据安全类法规密集出台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数据安全也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车联网实现了用户线上和线下生活的有机结合,相关数据既涵盖了与车辆安全运行关联的数据,也包括了用户数据、车联网应用服务相关的数据,车辆或车联网平台一旦被黑客非法入侵,可能面临车辆被被非法控制、被盗,甚至车辆行驶安全事故,更重要的是还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为了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数据安全法》;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9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10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车联网安全风险日益凸显,车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也亟须健全完善。当前政策层面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数据已成为核心生产要素,相关信息安全审查和投入有望实现质的提升。

祝福语

挥别2021年,2022再起航,让我们共同去探索那些充满惊喜和希望的未来。

1
生成封面
网友评论
登录后才可发表评论 发布
相关文章

新能源车正在重演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相机的大戏

中国车市刚刚发生一个标志性事件: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燃油车!据乘联会数据,本月1-14日新能源汽车零售26万辆(乘用车市场零售为51.6万辆),占比50.39%,正式突破50%。

2024年04月23日

迈向“四个0”汽车电安全愿景 NESTA首批结果即将发布

【EV视界综合报道】为切实打通“电安全”公开传递通道,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电安全”的正确认知,由新能源检验中心首次主办的“聚焦电安全·探秘国家队”媒体探访和车企交流活动于近日在天津成功举行。新能源检验中心总经理高继东出席会议,来自国内头部车企和知名媒体共计3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2024年04月19日

市占率达31.1% 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环比分别增长

【EV视界综合报道】2024年4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了新能源汽车2024年3月以及2024年1-3月产销最新数据。其中,2024年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6.3万辆和88.3万辆;2024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而2024年3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5.8万辆;2024年1-3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178.3万辆。

2024年04月10日

从2021驶向2022,新能源汽车奔赴大航海时代

【EV视界报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过去看未来,2021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在缺芯、原材料涨价、补贴退坡等多重挑战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实现了高速发展,在销量、新车渗透率等方面超出市场预期,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几乎已成行业共识。站在202...
杨晓红编辑
扫一扫阅读完整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