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过,极氪科技集团的一则人事任命引发行业震动。集团宣布由副总裁林杰全面接管极氪品牌的国内营销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用户增长和交付三大核心部门,而原销售负责人林金文则转向用户服务和数字化运营板块。这场调整被内部称为“战略优先级重置”——看似是分工优化,实则是销量承压下的“救火行动”。
数据显示,合并后的极氪科技集团4月销量4.13万辆,其中极氪品牌仅贡献1.37万辆,前4个月累计销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3%。对比领克品牌(4月2.76万辆)的稳健表现,极氪的“拖后腿”已成集团心病。这场人事地震,正是对市场压力的直接回应。
从吉利“扫地僧”到极氪“关键先生”
林杰并非空降高管,而是吉利系“土生土长”的营销悍将。自1995年加入吉利摩托车销售团队,他经历了吉利从草根车企到自主一哥的全过程。
在燃油车黄金期,林杰2014年掌舵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推动年销量从42万暴涨至124万辆;
2018年林杰转战领克品牌,用6年时间将销量从12万提升至28.5万,打造出中国高端品牌标杆。
在吉利内部,林杰被称为“救场专业户”——每逢品牌转型关键期,总被委以重任。此次接管极氪,既是集团对其能力的信任,也暗含“复制领克成功路径”的期待。
合并后的极氪困局
极氪与领克的合并曾被寄予厚望:极氪主攻“全球豪华科技”,领克专注“新能源中高端”。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极氪科技集团正在经历高端化遇阻,资源整合之痛。
首先以现在的极氪品牌来看,定位似乎有些模糊,极氪001曾凭猎装轿跑一炮而红,但后续车型未能延续爆款效应。30万+定价区间遭遇蔚来、理想围剿,用户认知仍停留在“性价比高端”而非“豪华科技”。
不仅如此,极氪001凭借猎装设计与800V高压平台实现月销破万,但单一车型占比超60%的结构风险凸显。随着比亚迪海豹、蔚来ET5等竞品迭代,市场对“差异化标签”的需求升级。如何通过第二款走量车型(如传闻中的MPV或跨界SUV)建立产品矩阵,成为极氪破局关键。
而在渠道整合中,领克燃油车经销商网络与极氪品牌直营模式存在冲突,部分门店出现“左右互搏”现象,用户体验割裂。
另外极氪在技术协同上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尽管吉利通过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并推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但在三电系统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资源整合上仍存在明显割裂。当前电池业务聚焦短刀电芯标准化生产,而电机研发部门仍采用多平台架构,导致电驱系统与新型电池的能效匹配度不足。
智能驾驶团队则主要依托外部算力平台开发算法,未与三电系统的实时数据流深度打通,制约了整车能量管理优化。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电池业务研发预算超300亿元,但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仍分散在极氪、领克等多个子品牌,存在重复开发问题。
在全球化进程方面,尽管欧洲新能源市场年增速超30%,极氪却因品牌认知度低、充电基建不足陷入出海僵局。相较之下,领克通过“欧洲体验店+本土化定制”模式实现多国落地,其渠道经验或可为极氪提供模板。但如何平衡高端定位与本地化运营成本,仍是待解难题。
新能源下半场的生死时速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渗透率突破50%的历史性拐点,行业竞争从“参数军备赛”转向“体系化能力比拼”。在此背景下,极氪CEO林杰的接棒被赋予特殊意义,在技术迭代加速、市场分化加剧的“下半场”中完成突围。
林杰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上面说的那些结构性矛盾。从领克经验看,其擅长“精准定位+渠道下沉”,或将推动极氪品牌从大众认知中的“堆料式豪华”转向“体验式豪华”。
此次调整绝非简单的人事轮岗,而是极氪科技集团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的关键落子。
首先营销体系重构,林杰直接抓品牌营销和用户增长,意在打破极氪过往“重产品、轻传播”的短板。
林杰可以将领克式渠道的范式迁移,因为“城市体验店+卫星仓”模式的成功验证了“轻资产+强体验”的零售逻辑。极氪若能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复制该模式,配合APP直连用户的服务体系,有望重构高端新能源的获客成本结构。
其次交付与服务要进行分流,林金文专注用户服务和数字化,意味着极氪将强化售后体验。当前新能源车主投诉中,交付延迟和OTA升级问题占比超40%,这或是优化重点。
由此来看,集团的资源将要倾斜极氪,因为领克已证明传统高端化路径的成功,而极氪承载着吉利新能源转型的“天花板突破”使命。安聪慧提出的“两年百万辆”目标,实则需要极氪贡献至少30%增量。
另外,极氪品牌还要发挥研发协同的乘数效应,自吉利与沃尔沃合并后的SEA浩瀚架构,为极氪提供年均超100亿元的研发投入。通过共享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高镍三元电芯等模块,极氪可缩短新车型开发周期至18个月,逼近特斯拉效率。
总结来说,林杰目前挑战的本质是“如何将吉利的产业纵深转化为极氪的敏捷优势”。从组织架构上,需打通SEA架构与极氪子品牌的技术适配路径;从市场策略上,应以欧洲为跳板建立全球化研发网络;从用户运营上,需借力领克的私域流量池构建生态闭环。若能在2026年前完成“产品矩阵-成本曲线-渠道网络”三位一体的升级,极氪或能重演领克“三年欧洲销量破10万”的逆袭剧本。
写在最后
对林杰而言,此次调动既是职业高光,亦是背水一战。新能源赛道已进入“淘汰赛”阶段,极氪的销量困局本质上是传统车企转型的缩影——如何在保留制造优势的同时,重构用户思维和互联网化运营。
这场人事变动的成败,或许将决定吉利能否在新能源高端市场真正站稳脚跟。而林杰的答案,最快将在三季度销量数据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