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各界高度关注下如期举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近期的发言中,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1年至2035年间的三大技术变革及其对市场、产业模式和未来格局的深远影响。他的发言从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和能源低碳化三个维度展开,既回顾了过去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演变,又展望了未来的技术趋势与产业格局。
欧阳明高指出,2021年至2025年是动力电动化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国自2009年确立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从“两头挤”到全面电动化的转变。2021年,插电混动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突破成为市场转折点,预计到2025年,插电混动(包括增程)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50%左右,而纯电动车的占比将降至50%左右。他强调,动力电动化技术的爆发源于技术、市场和政策三要素的协同作用,推动了市场结构性大变局。同时,汽车产品正从传统耐用件向高频迭代的时尚品转变,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创新求变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2025年至2030年的整车智能化技术变革阶段,欧阳明高认为,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技术将进入爆发期。公路NOA(导航辅助驾驶)已从“能用”到“好用”,城市NOA即将大规模推广。他提到,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为智能驾驶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推动了产业模式的变革。未来,汽车产业将从企业竞争转向模式竞争,主要模式包括比亚迪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奇瑞等企业的双轮驱动模式、华为的智能生态模式等。他强调,智能化变革阶段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来提升适应性和竞争力。
展望2030年至2035年的能源低碳化技术变革,欧阳明高指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必须融入新能源产业体系。他提到,全固态电池技术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量产,钙钛矿光伏薄膜电池和车网互动技术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低碳化发展。他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低碳化技术将全面爆发,纯电动乘用车将重新回归主体地位,占新车销售的70%以上。此外,新能源汽车革命将带动五个十万亿级大产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基础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交通全面电动化、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以及绿色氢能产业。
写在最后
可以看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和能源低碳化三大技术变革的交汇点,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欧阳明高坚信,习主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强国战略和双碳战略一定能够实现。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和生态构建中持续发力,抓住历史机遇,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