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专访】5月28日晚,小鹏MONA M03 Max版在北京正式上市,而在会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以及 MONA 产品系列负责人杨光三位高管接受了EV视界专访,深入剖析小鹏汽车的发展战略与技术路径,为行业呈现出一个真实且极具前瞻性的汽车科技企业形象。
布局未来,小鹏汽车以科技突围行业竞争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何小鹏冷静且坚定,在他看来,未来五年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但小鹏早已提前布局应对之道。他强调,行业不应陷入无休止的 “价格战”,而应 “卷科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价值。同时,小鹏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致力于将中国智能汽车推向世界舞台,这不仅是市场扩张,更是技术与品牌实力的彰显。此外,小鹏积极拥抱 “新质生产力” 与 “具身智能”,看到了汽车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的未来趋势,正全力推动小鹏汽车向更高级的智能形态进化。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 何小鹏
在智能驾驶领域,算力成为关键议题。何小鹏坦言,算力永远不够,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小鹏采用两颗 Orin - X 芯片,达到 500 TOPS 算力,为高阶智驾提供强大支撑。他指出,如今行业对算力的认知已不同往昔,未来更高等级的智能驾驶需要更高算力,而小鹏在本地端与云端算力的持续投入,将使其在智能驾驶赛道上保持领先优势,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流畅的驾驶体验。
对于 Max 版本与非 Max 版本的市场比例,何小鹏认为难以预估,但他坚信 MONA M03 Max 将凭借其出色的智能驾驶能力赢得市场。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智能驾驶能力的不断升级,Max 版本的市场份额将呈现动态变化。李力耘则深入介绍了小鹏人机共驾的优势,强调其全栈自研能力,通过软件、硬件与底盘的深度协同,实现人车合一的效果。何小鹏用生动的类比,将人机共驾比作大脑与小脑的协作,未来小鹏将努力实现大脑、小脑、脊椎的三合一,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与体验感。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 李力耘
何小鹏表达了对 MONA M03 Max 的自豪,称其在 12.98 万 - 13.98 万的价格区间内,实现了高阶智驾的普及,这背后是小鹏十一年来自研技术的深厚积累。小鹏在动力、整车以及全域 AI 体系等方面的技术沉淀,使其能够在价格、性能与智能之间找到完美平衡。他还透露,未来小鹏将继续深化科技、自研、全栈、矩阵融合研发,引领行业走向更高阶的智能驾驶时代,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进步,让高阶智驾成为更多人触手可及的现实。
应对监管与技术路线选择,小鹏坚守安全与创新
谈及 MONA 系列的出海规划,何小鹏表示,M03 是 MONA 系列的开端,后续将有更多车型推出,且 MONA 系列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全球化产品。但全球化并非盲目扩张,而是要尊重各国市场的差异,注重产品质量与本地化运营,以长期主义思维稳步推进。他以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经验为例,警示行业出海需稳扎稳打,避免因质量问题损害中国品牌声誉,致力于让中国科技与硬件产品以高品质走向世界。
面对监管部门对智驾宣传的规范,李力耘表示认同,认为这有助于企业更加注重安全、体验与质量,小鹏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智驾技术,确保每一次 OTA 更新都能为用户带来更可靠的体验。在技术路线方面,何小鹏阐释了小鹏全面转向纯视觉方案的原因,强调强大的算力与算法能够弥补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实现更优的全域感知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智能驾驶体验。
小鹏汽车MONA产品系列负责人 杨光
何小鹏坚信,AI 将重新定义汽车,从软件到 AI 的转变正在重塑汽车的核心价值。未来十年,软件含 AI 在汽车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用户不仅为硬件买单,也将越来越多地为不同的 AI 能力付费。小鹏正积极布局 AI 芯片研发,并结合外部合作伙伴的芯片优势,为不同车型匹配合适的硬件与软件组合,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型。
在营销传播方面,小鹏凭借潮玩派对、年轻代言人欧阳娜娜以及微博热搜等话题,成功吸引了 90 后、00 后等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何小鹏将此归功于优秀的产品与团队,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产品力与用户满意度,让车主成为品牌的传播者。面对品牌向上的挑战,他以 MONA、P7+、X9 等车型的市场表现为例,说明小鹏正通过产品全域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品牌升级,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的智能出行体验。
写在最后
此次专访,小鹏汽车三位高管以专业且前瞻性的视角,全面解读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应对策略、技术创新方向以及品牌发展路径。小鹏汽车正以科技为引擎,加速驶向智能汽车的未来,为全球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出行生活,其在智能驾驶、全球化布局、AI 技术融合等方面的大胆探索与坚定实践,无疑为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将激励更多企业投身于这场伟大的科技创新浪潮之中,共同推动汽车文明迈向新的高度。